推动北斗与时空信息产业

高质量发展

夯实时空信息产业基础,促进北斗规模应用,增进产用融合。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本部位于北京市清河小营,在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福建、湖北、西藏等7省市拥有17个院区。设置管理部门11个,科研机构22个,支撑机构10个,全资与控股子公司8个,分公司1个,参股公司14个。建院以来,科技成果丰富,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 实验基础雄厚,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标准体系完善,承担全国标委会16个;检测能力全面,覆盖电力行业90%以上产品,行业规模最大。

 

在人才队伍方面,拥有两院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55人,省部级/公司级人才33人,院级技术专家及青年人才221人,国家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支,中央企业优秀创新团队2支。拥有用工总量4439人,直签员工中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比89.7%(博士研究生23.7%),高级职称人员占比53.4%(正高级职称18.2%)。

 

中国电科院是电力行业产品检验、检测、校准和法定计量领域的权威机构。具备国家级资质认定(CMA)和三类认可制度认可(CNAS)资质,获得军工保密二级资质、网络安全等保测评资质等20余项检验检测资质,依托9个行业质检中心可对99大类产品(电能表、配电设备、厂站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信息通信及安全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测。

 

中国电科院是电力行业产品检验、检测、校准和法定计量领域的权威机构。具备国家级资质认定(CMA)和三类认可制度认可(CNAS)资质,获得军工保密二级资质、网络安全等保测评资质等20余项检验检测资质,依托9个行业质检中心可对99大类产品(电能表、配电设备、厂站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信息通信及安全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信通产品质检站(信息通信测试与仿真中心),是能源电力行业唯一具备信息、通信、安全全专业领域的国家级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国家能源局智能电网实验中心、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力工业通信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斗卫星导航产品3102质量检测中心等国家和行业级权威检测机构挂靠单位。主要业务领域包括电力信息通信检测技术研究、检验检测、标准制修订、检测装备研发及技术咨询服务等。

 

 

 

中国电科院信息通信测试与仿真中心具备国家级CMA、CNAS及军工二级保密资质等十余项国家级资质,是行业内资质最全的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覆盖入网(选型)、专项委托、到货抽检、新技术验证、质量监督,系统上线及工程验收等全业务流程。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授权的13家检测机构中电力行业唯一一家检测中心。检测人员拥有电磁兼容测试专业技能证书、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国家软件评测师等17类资格证书。

 

 

中国电科院信息通信测试与仿真中心构建了“中心+分中心(联合实验室)”的测试保障体系,目前已授权分中心(联合实验室)18家。

 

 

中国电科院信息通信测试与仿真中心试验检测面积超5000平米,试验检测设备652余台套(资产逾1.5亿元),自主研发检测装备15余套,具备覆盖电力行业信息通信及网络安全领域的检验检测与服务支撑能力。构建“一源八域”的检测环境,可提供北斗产品的功能、性能、安全、环境、电磁兼容等247项全参数一站式检测服务。

 

 

一源:构建“天地互备”的三氢四铯时频基准钟组系统,频率准确度优于1E-15,时间精度纳秒级,可为电力北斗测评服务提供高精度的、统一的时频基准。检测项目包括:授时精度、平均频率偏差、频率准确度、频率稳定度、相位噪声等。

 

 

第一域:电力北斗综合控制域是整个测试系统的核心,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目前已实现对测试环境下可观测卫星状态和接收信号质量的监测,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监督与测评的指标能力、自动监测能力等。

 

 

第二域:电力北斗有线测试区域采用传导式检测方法,不经过北斗产品的天线接收,直接将检测信号接入北斗产品天线后端的射频入口。检测项包括跟踪通道数、首次定位时间、测速精度、动态定位精度、捕获灵敏度、跟踪灵敏度、定时精度、捕获时间、位置更新速率等指标。

 

 

第三域:电力北斗无线测试区域应具备对北斗RNSS、天线等GNSS信号的全面测试,基本测试与简单干扰结合测试、导航信号模拟与真实信号采集回放结合等功能。检测项包括卫星接收通道、捕获灵敏度、跟踪灵敏度、位置更新率、冷启动、热启动、失锁重、卫星导航天线增益、相位中心、方位旋转、俯仰旋转等不同方向上的收发性能等。

 

 

 

第四域:电力北斗对天测试区域用于检测被测导航终端在真实信号接收条件下的静态定位性能,并能对接收终端的精密定位性能和差分定位性能进行评估。检测项包括单点定位精度、RTK测量精度、静态基线测量精度、内部噪声水平、实际接收信号成功率、天线相位中心稳定度等指标。

 

 

第五域:电力北斗信息安全测试区域建设了安全接入平台、统一视频平台环境,测试内容含等通用安全。检测项包括安全功能测试:标识唯一、认证鉴权、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存储机密性、网络接入安全等。

 

 

第六域:电力北斗环境和电磁兼容检测区域进行导航定位产品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力学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试验。环境和电磁兼容检测包括气候环境适应性、力学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试验条件,包含温湿度、盐雾、碰撞、振动、冲击等;电磁兼容试验包含射频电磁场辐射抗干扰度、传导骚扰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等;可靠性试验包含抗电强度、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电气间隙和电源电压适用性等。
 

 

第七域:电力北斗短报文测试区域使用RDSS模拟器对短报文单元进行产品的功能、性能等试验。检测项包括通信功能,通信等级控制、首次捕获时间、抑制响应、用户终端双向设备时延修正功能等指标。

 

 

第八域:电力业务系统适配区域,北斗系统能为电力各业务提供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等服务,电力北斗检测中心选取7个典型电力业务场景进行适配验证。

 

 

开展定位模组、供电服务记录仪、智能车载终端等30余类电力北斗独立定位产品检测,截止2024年底,累计完成300余款产品检测,强化电力北斗独立定位产品质量源头管理。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院)成立于1951年,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开展电力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技术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先进电工装备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为电网核心业务提供技术监督、支撑和咨询,开展试验、检测和认证工作,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科技支撑。